智造观点

生活水的提高,让人们对食品变得越来越挑剔,快捷、实惠、健康的食物渐渐成为了人们的首要选择。而为了满足消费者变幻无常的口味,食品和饮料公司(F&B:food & beverage companies)将目光转向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技术上,试图借助高科技开发新产品以保持公司的盈利能力。

就人工智能而言,不管是机器人技术还是机器学习等,似乎在一夜之间从科幻小说变为了现实。如今,人工智能在自动化与简化整个制造生态系统方面已经具有了特别的价值,且从加速运营、自动化日常决策到为管理层提供建议也都有不俗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和饮料公司也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正在逐渐颠覆快速消费品(FMCG)的生产、包装、存储、分销、零售等环节。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对包装性消费品(CPG)和食品饮料行业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文/灰灰

来源/人工智能观察(ID:Aiobservation)

俗话说,众口难调,而在不同的消费者口味之外,人们对手工制造的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除了日益增长的消费者的期待,老牌食品和饮料巨头也面临着从全球企业向本地手工供应商的客户趋势的转变。

德勤消费品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与分析的负责人Ben Stiller曾表示,总体来说,CPG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局面,即投资者预计利润率将会大幅提升,而消费者期望更高品质的定制产品以及更好的服务。所以毫不奇怪,CPG或者说FMCG领域的很多玩家除了转向自动化,更是开始了对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CPG公司创新中的麻烦

一般来说,消费者在选择喜欢的食物时,不仅仅要根据自己味蕾的感觉做判断,还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钱包。因此,传统的食品和饮料品牌在成功的道路上,不能仅仅只通过一个“杀手锏”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

如果想要抓住消费者的胃,CPG公司就要进行多种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产品的设计与规格(食品配方)、原材料(成分)的创新、加工车间、用于产品生产的设备和工具、安全和质量监控措施、产品的包装与跟踪系统、库存和管理与分配、物流和运输分销、跟踪品牌供应链和物流流程的管理等等。

问题有点多,是不是?但除了上述提到的挑战外,食品和饮料公司还需要减轻食品污染以及腐烂控制等环节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即使这些产品已经转向了零售商,并且已经不再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人工智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

多数业内权威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事实上,Gartner预测,到2020年,现代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平台将会因为智能数据挖掘能力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化——拥有智能数据挖掘能力的平台的用户量将达到非此类平台两倍的增长率,而这也会给客户带来两倍的商业价值的提升。

在小智君(ID:Aiobservation)看来,这种乐观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用规模。目前,AI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从EPR解决方案到使用预测分析的互联网供应链。而在食品与饮料领域,有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增加将使得全球F&B市场到2021年之前以42.1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业内人工智能的一些常用领域包括加快手工任务、简化流程与合规性问题、提高员工效率与人力资源管理、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降低设备维修成本以及彻底改变店内购物体验等。与CPG公司面临的挑战相比,某些方面二者不谋而合。那么,人工智能在食品和饮料市场究竟有怎样的应用呢?

面部识别

提到面部识别,多数人第一反应是Facebook的人工智能识别图像中的人并对其进行标记。但实际上,这项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潜在的价值,比如用于识别图像的AI应用程序,也可以用于安全许可的认证,以帮助公司更好的控制对其基础设施的访问。当然,既然这项技术可以识别出“身份不明”的人,那么它便也可用于识别薯片是否已经达到了“完美的金色”。

据了解,国内专注于AI与健康管理的创企健康有益,已经根据市场的需求切入了图像识别技术,将其应用于视频识别的研究与场景。而最新测试结果显示,健康有益对于常见菜品的识别已达到了千余种,其识别准确率超过90%。

异常检测

一直以来,AI是银行用于来监控用户账号的异常的主要工具。对制造商而言,他们也可以使用相同类型的异常监控来标记超出正常模式的订单,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错误。此外,它还可用于监控食品的安全处理,包括典型过敏原(如花生)的交叉污染。总的来说,智能监控的出现就意味着现代软件可以充当监督者,并提醒我们何时应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

作为老牌的大型食品企业,娃哈哈内部首先就建立起了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体系,在信息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生产与监管稳步迈进。比如,该公司通过生产线设备中的各种传感器,实现了从产品调配、吹瓶、灌装到包装、码垛等环节工艺过程关键指标的在线实时监测;利用各种温度、流量、扭矩检测传感技术和视觉检测技术实现了容器质量、封盖质量、灌装液位和标签质量等的在线实时检测等。

AI虚拟助理

可以说,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最令人兴奋的应用之一便是虚拟助理,它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处理与用户进行交互,回答问题,执行任务并基于数据科学为用户提供建议。那么,虚拟助理在食品和饮料领域的应用便意味着不管是技术人员、研发人员还是质量控制检查员都可以通过口头询问细节(像原料的处理,库存情况等)了解事情的进展,而无需在键盘或手持设备上打字。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他们的时间。

当然,虚拟助理的作用不仅于此。《福布斯》此前曾报道,可口可乐正在探索开发AI虚拟助理,以便在自动售货机上与顾客进行更多的互动。所以,如果日后看到一台会说话的自动贩卖机,我们也不必感到惊讶。小智君(ID:Aiobservation)认为,这里还存在一个好处,那就是在顾客与虚拟助理交互的过程中,公司还可以挖掘他们的购物数据和历史记录,从而帮助公司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体验。

自动化

AI的存在让制造工厂中的许多例行或管理任务都可以实现自动化。 比如,工作人员拍下商店货架的照片,启动机器学习进程,自动检测丢失或放错位置的物品,并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补货或进行更正。另外,食品和饮料行业的设备也需要逐渐实现自动化。一些老旧的工厂缺少能够检测系统异常的传感器和跟踪设备,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有助于改进和简化生产方式,并创建可持续的流程。

近期,沃尔玛开始使用货架扫描机器人协助完成货物跟踪以及定价标签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与负责库存货架和解决问题的员工协同合作。而在更大的范围内,人工智能还可以改变物流管理。可以说,通过提高质量,食品和饮料公司便可依赖顾客的满意度来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采用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

尽管,AI的应用会对食品与饮料市场带来诸多好处,但是这个实现过程也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而在小智君(ID:Aiobservation)看来,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成本,毕竟F&B的市场利润是比较薄弱的,且在该领域进行人工智能投资的很少有像亚马逊或谷歌那样可以“下血本”的巨头企业。

其次,关于企业应该自主研发还是购买第三方的产品也是一个关键。较为理想的情况是独立的餐饮品牌可建立自身能紧密集成的内部技术,来满足其独特的需求,但现实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竞争极其激烈,要知道领先的科技公司每年在人才方面的支出要超过6.5亿美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具备成熟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有一支称职的内部研发人员的团队可以进行自家AI系统的建设,对那些没有资源的企业来说,可以选择定目标和预算,寻找可为自己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但也不能认为有了解决方案便“万事足”,毕竟将AI系统集成到公司现有的技术堆栈,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过程。

最后的关键还是存在于AI技术本身,因为它的出现也为行业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数据不足,F&B公司便无法构建能执行任务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说,这是“经济高效解决方案面临的最大障碍”;另一方面,保护企业的秘密食谱的安全,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隐私问题。如今,市场上很多AI解决方案都像黑盒一样,如果没有明确透明的算法,那么F&B公司便很难确定这项技术是否可以带来真正的价值。

总的来说,从2013年到2016年,CPG企业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惨淡期,平均年增长率不到1.8%。所以,如果要打破这个瓶颈,创新技术的采用便是一个必然,或许人工智能就是其一,不仅可以削减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制定灵活的方案,帮助他们成为“搜索界的谷歌”。